close

「梵諦岡」是在義大利境內擁有獨立主權的國家,

也是世界上領土最小、人口最少的國家,

但做為全世界六分之一人口信仰的中心,
卻有著世界性的影響力。


而對觀光客或是藝術愛好者而言,

梵諦岡最大的魅力是擁有質量龐大的歷代藝術家創作的建築及藝術品。



我們要利用一個上午的時間跟隨當地導遊〈與前一天競技場同一個導遊〉

走訪「聖彼得大教堂」與「梵諦岡博物館」,時間上也算緊迫。


早上九點左右我們從 義大利 “出國” 到 梵諦岡 〈走進鐵欄杆就進入梵諦岡國界〉

梵諦岡的所在地以前是個競技場,

為了紀念在西元64年遭到尼祿皇帝在競技場處決的聖彼得,所以建造了聖彼得大教堂。



教堂前的聖彼得廣場是貝尼尼設計,兩邊各有一列弧形廊柱圍繞成巴洛克式的廣場。

聖彼得教堂在照片正下方,台伯河流經廣場右手邊。


〈↑圖片下載自網路〉

大家穿過迴廊往教堂前進




廣場上的聖保羅雕像


進入教堂須要先過安檢,並且要注意服裝穿著,不可穿短褲、拖鞋或無袖上衣,


否則就要像下圖這些遊客在入口處先圍上圍巾或披上披肩才能放行。


走進氣勢恢弘的教堂聖殿之後,頓時覺得自己的渺小。


這是五扇大門最右一扇聖門,
每隔25年的聖誕之夜才開一次,由教皇親自來開啟。


進入教堂眼睛開始忙碌起來,太令人讚歎了!

這只是廊廳的天花板就如此精雕細琢。


天花板中央,盾牌上代表聖彼得的兩隻交叉鑰匙及一頂教宗的三重冕浮雕。



走進教堂大廳中央,仰頭就可以看到
米開朗基羅設計的大穹頂。


穹頂四面圓形壁畫中各是四部福音書的作者及代表物:

馬太與牛、馬可與獅子、路加與鷹、約翰與天使。


穹頂下方是巴洛克大師貝尼尼與勁敵波洛米尼在1633年一起完成的青銅華蓋。

金色的華蓋之下,是教宗舉行彌撒的祭壇。




祭壇前面不遠處的通道,直通教堂的地下室。

那裏原本只是聖彼得的墓地,16世紀重建教堂時擴建成一個大墓室,

歷代教皇皆安葬於此。




↓ 這是貝尼尼生前最後一個雕刻作品,教皇亞歷山大七世的墓碑。

教皇雕像端坐在上,紅色大理石刻出幾可亂真的布幔,

死神拿著沙漏要衝出布幔,象徵人不分貴賤身分最終都要面對死亡。



大教堂內有好幾個禮拜堂,

其中必去的是有米開朗基羅雕塑作品『聖殤』的禮拜堂。


作品中悲傷的馬利亞抱著從十字架卸下的耶穌,

悲傷的表情與柔軟皺摺的衣裳都是那麼逼真傳神,


這是米開朗基羅在25歲時用堅硬的大理石雕刻出來的。


這件作品在1972年遭人開槍破壞,修復後現在只能隔著防彈玻璃觀賞。



其實大教堂內的每個角落都像是一座座的小小美術館,

到處都有大師名畫與雕刻,令人目不暇給。












等著觸摸「聖彼得」雕像右腳以求賜福的民眾排成長龍。



因為一直仰著頭看著教堂建築與藝術品,不知不覺後腦杓從脖子一直痠到肩膀。

可想而知當時動手創作的藝術家們要花多少的心血才能有這樣的成果。


教堂的壁畫或掛畫多半是細緻的馬賽克鑲嵌畫。


聖維羅尼卡像:在基督受難後,用絲巾擦淨基督容顏。絲巾上浮現基督的臉龐。

巨大的雕塑作品既寫實又充滿生命力!石刻的裙襬仿佛隨風飄動。



挑高房頂上雕工細緻的葉狀雕刻柱頭


可愛的天使受洗台






梵諦岡「聖彼得大教堂」不愧是世界第一大的天主教堂,

集莊嚴、神聖、華美、瑰麗於一身,


能親自走訪這宗教同時也是藝術的聖地真是很特別的人生體驗!



↓ 梵諦岡的瑞士近衛隊,是負責保護教廷和教宗的瑞士傭兵組織。

1527年「羅馬之劫」事件,進行了慘烈的戰鬥,189名瑞士近衛隊員中有147人陣亡,

教宗得以經秘密通道安全逃出,近衛隊也得到了絕對忠誠的評價,

之後重組至今都是只用瑞士籍傭兵,
衛隊制服充滿文藝復興時期的風格。



我們走出教堂時 來訪的遊客明顯增多,烈日下排隊等安檢的隊伍排好長。




從廊柱裡面跨出地上的這條白色國界就算是從梵諦岡回到義大利的國土了!


回到義大利後我們又沿著梵諦岡的城牆走到『梵諦岡博物館』參觀。


下一篇是參觀號稱世界最多文化財產的博物館『梵諦岡博物館』!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sukaren88 的頭像
    sukaren88

    sukaren 的 部落格

    sukaren8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