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這次的作品進行了三次三周的課程:染表布、染裏布、縫製完成
為了讓置物盒成型,兩塊布均使用厚棉布。
兩塊布〈A、B〉各約 35 平方公分,各使用不同的染材與技法,染好後分別做為 “裏布” 與 “” 表布”。
一、萃取染液:
A 布:使用台灣多種茶葉煮成染液,以石灰為媒染劑
茶染的方法可參考su的另一篇網誌 “阿信袋裏布的染法 ”http://www.wretch.cc/blog/su2011/290163
B 布:使用薯榔染液,也是以石灰為媒染劑
薯榔的染法可參考su的另一篇網誌 “活動手工書 ” http://www.wretch.cc/blog/su2011/323406
↓薯榔削皮、刨絲、煮成染液
二、技法:
A 布 :夾染。以竹筷或冰棒棍夾在摺好的布上,用橡皮筋固定後放入染液煮染。
煮染後撈出,擰乾再放入石灰水〈媒染劑〉中浸泡20分鐘,晾乾、清洗、晾乾,熨燙平整備用。
摺法不同,會出現不同的菱格圖案。
B布:刷染。以刷子刷出圖案、線條,或書寫文字。晾乾即可,不需媒染或清洗。多層次刷染可變化顏色深淺。
老師示範刷染技法:
1.型板刷染:
2.書寫文字、刷染背景
老師展示刷染大作品,讚!
Su 決定採用蝶谷巴特貼畫技法貼出花朵,背景以薯榔染液刷染。
〈 蝶谷巴特的技法可參考另一篇su的部落格網誌“蝶谷巴特隨堂筆記”http://www.wretch.cc/blog/su2011/150930〉
三、縫製“歐風置物盒”
老師展示不同大小、技法的置物盒作品。了
開始要動手做了,將染好的 A、B 兩塊布裁成同樣大小,選一塊做盒外的表布,另一塊做為盒內的裏布。
〈一〉在裏布背面熨燙“布襯”。布四邊留一公分縫份。布襯之間留 0.2 公分 摺份。
握了
因為是厚棉布,所以表布可以不熨燙布襯。
〈二〉將“表布”與“裏布”正面對正面四邊縫合〈要預留翻面用的返口約8公分不縫〉。
〈三〉翻面、燙平,四邊壓縫。
〈四〉摺出置物盒四個立面,縫出四個角的立體小耳朵,加顆小珠珠裝飾一下,“山黃梔置物盒” 完工!
Su再用一塊型糊金魚圖案,經過茶冷染的薄棉布,先鋪棉再壓縫金線,另做了一個“金魚置物盒”。
這是展開圖
做成置物盒後
兩個置物盒背部,來一張“茶染”與“薯榔染”的合照!